与汽车类再制造产品一样,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在进入市场时,都会面临新品和二手机的双重挤压。业内专家指出,尽管工程机械社会保有量的绝对数字很大,并且增长速度可观,但鉴于行业目前的整体技术水平、社会化、专业化的零部件加工、配套能力以及物流等诸多因素,再制造产业若要具备独特的竞争能力,尚需具备一些主客观条件。
只有整个产业制造体系各环节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相互融通,再制造产业体系的组建才能水到渠成。反之,再制造工程对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同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任何一种产品,无论被赋予多么美好的概念,都必须经受市场的检验方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应该说,可靠的质量保障,良好的性价比是再制造产品拥有较强竞争力并被市场接受的前提条件。
国内尚未明确规定挖掘机的使用报废期限。现阶段的再制造主要依靠以旧换新业务来拉动,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同时,挖掘机的社会保有量更多地得益于近几年的积累性增长,若要形成再制造产业所需的物流规模,还要等待一个较长的发展时间。根据再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挖掘机的机械损坏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并无规律可循。因此,要形成再制造产品的工厂化运转,进而实现相对的规模效益,还需大量“经验曲线”与组织程序的积累和摸索。
零部件及总成的配套能力,社会化、专业化的加工体系亟待互相连接与提高。目前,国内企业在挖掘机的发动机、液压系统等关键部件上的制造能力尚显薄弱,替代件的功能与原件之间的质量差距较大。如果不具备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再制造技术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功能件的质量水平,对于提升再制造技术和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业内专家坦言,只有整个产业制造体系各环节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相互融通,再制造产业体系的组建才能水到渠成,反之,再制造产业体系对技术进步同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政策扶持已经成为当前鼓励产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对于培育和建立我国再制造产业体系来说,不仅要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还应准许工程机械二手机和再制造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双向流动,将再制造产业纳入国家资源再生目录、政府采购目录,并对再制造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无论是什么样的制度体系,一国政府通过特殊的行政手段,扶持其鼓励发展的产业都是通行的做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接受调查的企业普遍反映,国家政府出台一些鼓励和扶持性措施,对于培育和建立再制造产业体系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要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再制造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参与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公信力与责任感。准入门槛的核心内容应包括制订严格的再制造产品技术标准、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使用产品合法标识的授权等。一些借助社会资源,以外包形式为主的经营者也应获得资质认同,唯此才能让更多所有制类型的经营者加入再制造行列,进而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