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程机械技术非常落后,行业发展缓慢。直到1985年,当时的国家机械工业部专门成立了一个联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办公室,称为“卡特彼勒技术办公室”,组织国内12家企业参加,并出台了一揽子引进计划。这个当时国家的重点引进项目,实际上就是把获得许可的成套技术分配给12家企业进行消化吸收,这些技术包括卡特彼勒的推土机、装载机及关键零部件等技术。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并未像中国汽车业那样靠普遍合资来谋求发展,它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它的发展借助了外资的力量,但它并没有完全依靠外资,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研发和管理能力,无论是与外资合作或合资,始终坚守自己的品牌。
同诸多装备制造业一样,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全面发展也是从改革开放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始的,国外技术在整个行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促进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没有当初行业的开放,就没有工程机械行业的今天,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行业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虽然国外技术在行业成长中的贡献率很高,但完全依靠国外是没有前途的。工程机械行业从发展之初就注意对自有品牌的保护,到目前为止,中国工程机械类产品没有完全打国外牌子的,也很少给国外做贴牌的。
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走合资之路,单靠自身,中国的民族企业很难做大做强。但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工程机械企业都有一种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些企业家身上都有一种强烈的不服输精神。工程机械行业有一批执著、坚毅的企业家群体,我们远比国外同行付出的多。我们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要做得比外国人好。我们首先把外国品牌挤出去,然后再把中国的产品打到外国人的门口。取得今天的成绩,靠的是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人并不是只有劳动力优势。我们从不说自己不行。我们不是打价格牌,而是技术牌,是用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抢占市场。